目前分類:書當枕 (148)
- Feb 07 Sat 2009 11:19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 Dec 25 Thu 2008 07:43
少年小樹之歌
- Nov 09 Sun 2008 11:57
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
2002年10月8日,六十八歲的美國兼以色列公民、普林斯頓大學的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喬治梅森大學七十五歲的弗農‧史密斯(Vernon L.Smith),因為率先採用心理學及實驗經濟學來解釋人們在不確定情況下進行判斷和決策的過程,獲得該年度的諾貝爾經濟獎。「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這個名詞於是誕生了。
傳統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的,而我們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相信自己可掌控一切、做出理性的決策;然而透過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卻發現,人們受外在環境、內在情緒、以及人性中各種不理性因素的影響來做決定。
誰說人是理性的!本書作者丹艾瑞利 Dan Ariely經過一連串趣味十足的實驗,告訴讀者,我們的理性是有缺陷的,而且我們的不理性不是偶一為之,而是不斷重複發生。
- Jul 29 Tue 2008 10:27
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
- Apr 21 Mon 2008 23:15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三年前買了這本當時所謂的「暢銷書」,也利用過年時一口氣讀完。劃了很多重點,但體會並不那麼深刻,而且,坦白說,對於書名…有錢人…這三個字我有點小反感…總覺得…太直接、太物慾了些。
三年後的最近,重新把這本書拜讀一遍,發現書中其實蘊藏著許多智慧,自己的偏見也可能來自於並未貫通本書的精髓!「有錢人」或者「想成為有錢人」不是件害羞的事,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有錢人、同時為週遭的人帶來更多的幸福、幫助他人…這是可以驕傲的事。
- Jan 07 Mon 2008 22:36
數位密碼(Digital Fortress)
看過電影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state)吧?如果真存在著國家級的調查單位、有權力可以為了「維護國家安全」這麼冠冕堂皇的理由監視任何人,那麼又是由誰來監視這個調查單的所有作為沒有偏差、是否被少數人運用呢?Who watches the watchmen?!
- Sep 26 Wed 2007 23:44
祕密 The Secret
這本書雖然名為「秘密」,可是其中所撰寫的卻都是些我們早已熟知的內容,照作者的說法,如果我們真的可以實踐書中所說的概念,人生根本就沒有什麼解不開的難題了。心靈的力量一直帶著點神秘色彩,有人窮一生的精力只為了證明「心想事成」;組織裡更常常以「相信才能看見」來激勵員工追求更大更遠的目標,但它真的可以帶人們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嗎?
- May 19 Sat 2007 19:23
追風箏的孩子
很久沒有時間好好看完一本小說了。最近這個半年裡東跑西忙的,也還真沒那個心情呢。偶爾看篇短文是可以的,輕鬆悠閒看小說倒是個奢侈的心願了。「追風箏的孩子」不太是我平常看的小說類型,只是為了搭高鐵打發車上時間,隨手從朋友的書架上帶著的一本書。
「我成為今天的我,是在十二歲那年,一九七五年冬季一個嚴寒陰鬱的日子。我精確記得那一刻,蹲伏在一堵崩塌的泥牆後面,偷偷望著結冰的小溪畔那條小徑。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我已然明瞭,大家對於往事、對於一切皆可埋葬的說法,都是錯的。因為往事總會自己悄悄爬出來。此刻回首,我領悟到過去的二十六年,我依然偷偷望著那條荒無人跡的小徑。」
沒想到才翻開第一頁,就被這麼一段開場白所吸引了。故事從一對小男孩的友誼開始。12歲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山,從小一塊長大,年齡相仿的兩個人情同兄弟,總是一起玩耍,一起分享有趣的事。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永久破壞了兩人之間的情誼,從此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 Apr 16 Mon 2007 00:12
經濟殺手的告白
觀察人類歷史的演進,無論是東方國家或者西方世界,其中一直存在著統治者與被統治者、或者是殖民帝國主義者與殖民地人民之間的對立與矛盾。而在資本主義發達、全球化之後,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似乎又有了不同的面貌。
「在二十世紀下半,『武力』已經不是剝削者常用的工具;取而代之的,是他們的資訊與專業優勢。要在印尼設發電廠、要在沙烏地阿拉伯處理垃圾,不諮詢發電廠與垃圾處理的先進國家,要諮詢誰呢?於是,這些具資訊優勢的先進國,乃得以經濟顧問的名義,進駐落後國家,美其名為解救當地居民,實則嘉惠歐美母國。而實際推動這樣經濟諮詢的專家顧問,其實正扮演『經濟殺手』的角色。他們為歐美的大公司尋找對象、進駐評估、大力遊說,最後當然是完成一筆筆交易。而真正從這些交易受惠的,正是這些經濟先進國。相反的,落後國家的經濟,卻因為此類高度倚賴的『開發計畫』,而受到狙殺。」
九一一的恐怖攻擊引發世人驚恐、哀傷、不解,但也有些人認為當時那震驚全球的事件發生,美國政府其實難辭其咎。這幾十年來,美國政府光是以世界銀行名義借貸給第三世界獨裁政權(好控制其政治傾向),再由這些國家出賣天然資源以償還那永遠付不完的巨額外債,其間造成了無法算計的人倫悲劇和環境破壞。
- Mar 12 Mon 2007 22:46
夏綠蒂的網
隨著前一陣子電影「夏綠蒂的網」在台灣上映,這本青少年時期看過的英文書:Charlotte's Web,也再次在記憶中鮮明起來。
這是一個關於友情、信任和犠牲的故事。一切發生在春天剛剛來臨的農場裡:芬兒養了一隻名叫韋伯的小豬,牠的命運本來跟其他的豬一樣 --- 成為人類的食物;但是,韋伯的蜘蛛朋友夏綠蒂,想出了絕妙的聰明方法,最後救了韋伯一命。
故事裡的韋伯一出生就面對了死亡的威脅。芬兒的爸爸嫌牠太過瘦弱,根本擠不進小豬群中、喝不到母奶,既然早晚都要夭折,那還不如直接把牠宰了。但芬兒堅持留下牠,還幫牠取名了個可愛的名字:韋伯。餵奶、洗澡、用嬰兒車推出去玩。因為擔心芬兒花太多時間在韋伯身上,等韋伯大一些,爸爸媽媽決定把韋伯送去隔壁的農場。日子久了,小主人芬兒不常來,農場的鵝、綿羊、老鼠也不肯陪牠玩,韋伯有時候覺得很孤單。這時候,一隻會織網的蜘蛛夏綠蒂出現了,她願意當他朋友。雖然韋伯對這個用網子捕抓昆蟲、然後吸食獵物鮮血的朋友感到有些不舒服,但有個朋友能適時問候、講話,總比一個人孤單的好。
日子一天天過去,韋伯也漸漸胖了起來,羊告訴牠:「人們會在聖誔節前夕把你做成培根」,韋伯害怕地哭了。「或許做一隻特殊的豬,就不會被殺來吃了」;夏綠蒂於是為韋伯織了英文字母的巨網來引起人們注意,上面寫著: 「Some Pig」。
有一隻豬,特別的豬。於是新聞記者趕來拍照、採訪,引起很大的轟動。但過不了多久,人們的熱情消退、逐漸淡忘、一切歸於平靜。夏綠蒂決定再寫一次!這次要寫個字,說明韋伯是特別的、傑出的:Terrific!為了加強人們的印象,夏綠蒂最後央求老鼠由普頓去尋找新的字;最後,選定了肥皂包裝盒上的: Radiant。一連串神奇的事件發生,農場主人高興起來,決定帶韋伯參加農產交易會的比賽。
- Feb 24 Sat 2007 15:55
歷史六瓶裝
自古以來,水源的分布制約並引導了人類的發展,而一些飲品也相繼扮演人類歷史的塑造者。歷史潮漲潮落,從石器時代的村落,古希臘的餐廳,到啓蒙時代的咖啡廳,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變換、文化的更迭,不同的飲品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當一種飲品滿足了人們的某種需要,或順應了某個時代的歷史潮流,它便流行起來。有些時候,流行的飲品還能以人們意想不到的方式,影響歷史的走向。
穀物的馴化標示出農業的關端,也因此讓人類踏上通往現代社會之路。最早的農業出現在約一萬年前的近東地區,同期,啤酒也隨之問世。五千年後,在美索布達米亞和埃及,誔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大規模有組織的農業生產使人類有了剩餘穀物,進而為這兩個同期文化的崛起奠定了物質基礎。剩餘穀物的出現使一小部分人不用再去田間務農,於是,全職教士、牧師、記事員、及工匠的出現成為可能。對於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居民及第一批文獻作者們而言,啤酒不僅是滋養生命的甘霖,同時還和麵包一起充當他們的口糧及實物工資。因為當時,穀物是社會的經濟基礎。
在西元前的千年歳月當中,古希臘城邦內勃然興起的文化,引發了政治、哲學、科學、文化等方面的諸多發展和進步。當時,關於詩歌、政治、哲學的探討都是在正式的酒會上進行的。在這類研討會上,與會者共飲一碗稀釋的葡萄酒。到了羅馬帝國的統治時期,飲用葡萄酒的風俗繼續流傳;但隨著羅馬帝國的瓦解,伊斯蘭教的興起,葡萄酒就在其誔生的地方被明令禁止了。
- Jan 08 Mon 2007 00:39
這,才是投資
「辨機在於見識,用機在於決斷。」清,盛宣懷。
呂宗耀,曾在國泰人壽投資部門征戰長達十年的全球外匯、股、債市操盤生涯,並接受最嚴格的專業訓練,卻在四十五歲中年失業、失去戰場。沈潛之後,呂宗耀投入研讀全球非投資領域資訊及人類文明歷史進化的航程,然後無悔地走上產業拜訪第一線,以四十六的年紀,每天拎著一個行囊親自走訪遍佈台灣南北田野的掛牌公司經營者。時至今日,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八、九年。
「這,才是投資」集結了呂宗耀先生2005年在今周刊的專欄內容。每篇文章所展現的,除了透過大量的經濟數據(小至台股本益比,大至全球石油藏量…等)支持他在投資領域裡的理性判斷,更有著各種不同文化層面的觀察和體會(如:聖嚴法師的開示:「在無路中找出路,在艱辛中見悲願,在堅毅見禪慧。」、以及數次提及的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時代等)來豐富並導正投資心理。
不同於坊間投資相關書籍--或是一堆令人望之卻步的技術分析、或是翻譯的投資理論--呂宗耀以全球市場觀察連結到台股的投資價值,他堅持和經營者暢談經營理念,而不被華麗的財報預測或者媒體吹捧所影響。除了引導投資人在混亂的市場訊息中找到有長遠投資價值的標的,更令人感動的是他對台灣企業深入了解的用心。當大家的焦點都放在金磚四國,他以一篇2005年5月16日出刊的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亞洲版封面故事:「Why Taiwan Matters」的報導,推崇台灣的經濟成就並以身為台灣人為榮。「台灣企業靈巧、彈性、速度,為客戶量身訂作產品,這是全球大型企業做不來的。」
- Jan 01 Mon 2007 22:42
台北人
很年輕的時候就讀過白先勇了。但說真的,那時的自己只當是看了一本書,完全一副交差了事的心情。直到最近,讀了重新編印的典蔵版「台北人」,一時之間心情很是澎湃。是因為自己也經過一大段歲月了吧,再次回到書中人物的世界,總算慢慢地懂了那些許今非昔比的滄桑。
在「台北人」裡幾乎每篇故事你都看得到今昔的強烈對比;曾經的青春、單純、瑰麗、繁華,現在的老態、世故、腐敗、落魄。某些主角念念不忘過去的輝煌歲月、或是千山萬水之外(留在大陸)的故人,以至於無法在台灣、在現下的生活裡安身立命;這般的牽掛之下結局通常是悲慘的,例如:「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裡的園丁王雄以及「花橋榮記」裡的小學老師盧先生。(二人最後都死得頗為淒涼)。
當然也有某些人物了然於物換星移,繼續在台北經營他的舊時代,例如:永遠的尹雪艷。「尹雪艷公館一向維持它的氣派。尹雪艷從來不肯把它降低於上海霞飛路的排場。出入的人士,縱然有些是過了時的,但是他們有他們的身分,有他們的派頭,因此一進到尹公館,大家都覺得自己重要,即使是十幾年前作廢了的頭銜,經過尹雪艷嬌聲親切的稱呼起來,也如同受過誥封一般,心理上恢復了不少的優越感。」也因為不瞻前顧後,尹雪艷在上海的時代有她的舞台,到了台北仁愛路也依舊有她的影響力。
金大班也是我印象深刻的人物之一。她沒有尹雪艷的神秘和身段,卻自有一番吸引人的風塵和潑辣。「到底是她們乖覺,一個個鬼趕似的都嫁了人,成了正果。只剩下她玉觀音孤鬼一個,在孽海裡東飄西盪,一蹉跎便是二十年。偏他娘的,她又沒有吳喜奎那種慧根,西天是別想上了,難道她也去學吳喜奎起個佛堂,裡面真的去供尊玉觀音不成?她是橫了心了,等到兩足一伸,便到那十八層地獄去嘗嘗那上刀山下油鍋的滋味去。」
乍讀白先勇的小說也許有些令人坐立難安,透過文字的描寫,出現在你眼前的畫面大都赤裸而不堪:同性之愛、被凌虐的酒女、空軍眷屬的守寡宿命…但那些寫實的、民族情懷的刻劃,不管經過多久,仍舊深刻的撼動著讀者的心。
- Dec 24 Sun 2006 20:00
蘋果橘子經濟學
對經濟學有興趣的人,往往一開始就被複雜的數學模型、或者是生澀難懂的專有名詞給打敗。但本書作者李維特(Steven D.Levitt;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現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Alvin H. Baum講座教授,以及「芝加哥價格理論中心」執行長)卻認為我們並不一定需要數學來了解世界,他藉由問有創意、重要、有趣的問題來了解世界如何運作,「如果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數學,那模型自然就會出現」。這本書的原文標題及副標「Freakonomics:A roug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清楚地呈現李維特的研究風格;大部份的時候,他選擇使用簡單的統計方法,從堆積如山、數百萬筆資料中找到一些與經濟直覺符合卻又違反傳統智慧的結果。另外,他也認為,如果一個經濟學家不能以淺顯簡潔的文字,向一般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說明他的研究,那有很大的可能是他根本就不了解自己到底在做什麼。因此,在研討會時,他總是打斷充滿數學符號的演講者問道:「你媽了解你現在說的這些嗎?」「她感興趣嗎?」
沒錯,李維特感興趣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與謎團,他看待事物的角度與其說是學術性,毋寧更像聰明而好奇的探險家、或是紀錄片拍攝者、法醫、或是標的由運動到犯罪到流行文化無所不包的賭博組頭。說到犯罪,李維特透過蒐集大量資料並投入時間研究之後,以一個經濟學家的身份,提出了一個讓許多所謂的犯罪學專家不太舒服的、降低犯罪率的重大影響因素。
1989年堪稱是美國犯罪的高峰時刻。過去15年以來,暴力犯罪竄升了八成,電視晚間新聞與民眾聊天的主要話題幾乎都離不開犯罪問題。但是,1990年代初犯罪率突然開始下降,速度之快完全出乎大家的預期。專家們提出了各種降低犯罪率的可能成因:創新的治安策略、監獄囚禁人數增加、人口老化、經濟繁榮、警察人數增加….等。李維特以各種數據交叉證明以上因素只能降低有限的犯罪率,而提出了1973年拜美國最高法院對洛伊V.韋德案的判決之賜,墮胎合法化才是1990年以後犯罪率大幅降低的決定性因素。
墮胎居然名列美國有史以來最有效的降低犯罪工具,這項發現讓人頗不是滋味。套用經濟學語言:犯罪率降低乃是墮胎合法化的意外利益(unintended benefit),就算你不是基於道德或宗教理由而反對墮胎,想到私人的痛苦居然可轉換為公共的福祉也會覺得深受震撼。
犯罪率下降的議題只是李維特諸多研究之一。
- Oct 29 Sun 2006 17:24
想我眷村的兄弟們
每每讀著朱天心的文字,總讓我無法與她精巧靈透的古典氣質串連在一起;當然那某種程度上的反差,更讓人折服於她的寫作功力及魅力。N久以前的擊壤歌、昨日當我年輕時、方舟上的日子…都是關於青春歲月的記錄,而這本「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其實也是十幾年前的作品了)裡頭寫的是中年、死亡、同性戀…很觸目驚心的話題。
我向來喜歡她以男生的角度所書寫的文字。那些年輕時總是一副不在意、把諸如「之類的」掛在嘴邊的男子,到了中年,竟然也開始感傷歲月流逝的底層、那些年輕時曾懷抱的單純和理想。特別是漸漸的在朱天文的文章裡也加進了性的元素;畢竟在成人的世界裡,它的確在生活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透過她筆下所描寫的性也是頗朱天文式的、無可避免且了然於胸的哀愁。比如「我的朋友阿里薩」裡的這幾段:
「我甚至坦然的面臨並接受第一次的陽痿--我的妻子事後堅持一定是她頭頂的那幾根白髮所導致的;我試圖告訴她,我仍對性事、對她、充滿了無限的興趣,只是有一種難以形容、青春期時常在我體內騷動的神秘力量,不知什麼時候離開了我,所以目前,若要我很坦白,很自私的說出我真正喜歡的一種做愛方式,我稱之為無性生殖。」
「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她無法像不過 一兩 年前一樣,在那樣的場合,我與別的女人真真假假調笑的場合,一面嫻靜專注的與人社交談話,一面目光炯炯的穿過管它多少條的人影追蹤我。返家的那一晚,不是一頓吵架,就是一場冷戰,一場眼淚、或一場瘋狂得快發展成性虐待的做愛做為結束…無論如何,絶對,絶對,不是那晚的行止。原來妻的老衰,不是身體,不是容貌,而是從感情開始的…」
「基本上,我覺得人類的盛年、黃金時代,無論如何努力做出種種事功,賺錢的,權力的,乃至做學問做藝術的,無非都是在處理性慾問題中、自知不自知所衍生出的各種週邊裝置和副產品罷了。想想人生不其實就是如此,只是動物們因為笨,所以誠實些,無法像人類一樣矯飾出如此龐大的花樣、你若堅持稱它為文明也可以。」
- Oct 08 Sun 2006 20:51
長腿叔叔
少年時期二本印象最深刻的書,其中一本是赫內‧葛西尼的「淘氣的尼古拉」(法國),另一本則是琴‧韋伯斯特的「長腿叔叔」(美國)。二本風格迥異的書倒有個小小的共同點,那就是精彩的插畫為內容的可看性加分不少。「淘氣的尼古拉」這本書出自法國插畫大師桑貝之手,書中人物造型之可愛當然不在話下;而「長腿叔叔」雖沒有大師級插畫家的加持,但簡單的線條和構圖,卻也傳神的彷彿就出自本書主角茱蒂的手。
「長腿叔叔」是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在孤兒院長大的女孩--茱蒂,因為受到院方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善心董事的資助,而有機會可以讀大學。雖然沒有機會跟他當面表達感謝之意,但曾見過他離去的背影長手長腳的模樣,於是茱蒂決定在往後的書信裡,稱呼他為:長腿叔叔。
故事的發展藉由一封封茱蒂寫信向長腿叔叔報告學校和生活的種種串連而成,因為情節的生動和趣味性,讓人幾乎一讀就停不下來、欲罷不能。而茱蒂也總在信中適時加入一些圖像說明。比如她一再幻想長腿叔叔的模樣:秃頭、長手、長腳;又或者叔叔因年紀的關係,身材可能像個大甲蟲;甚至當她在寢室看到蜘蛛時也不忍打它,因為那蜘蛛讓茱蒂聯想到長腿叔叔的背影…。
即使經過了這麼多年,每次再重新翻開這本書,仍和第一次讀著時有同樣的笑意和感動。尤其在最後,當茱蒂發現一直不肯露面的長腿叔叔,竟然就是在她身邊出現已久、讓她傾心的「傑夫主人」時,那個場景總能讓人在心中一次又一次的温習著。
浪漫的元素、再加上類似麻雀變鳳凰的完美結局,這樣的故事怎能不雋永!
- Aug 23 Wed 2006 01:45
小王子
「我希望所有的小孩子都能夠原諒我,把這本書獻給一個大人……如果我所說的這些理由都不夠好的話,我不介意把這本書獻給小時候的他。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子,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這是本書作者聖艾修伯里在前言裡寫的一小段話。
第一次讀小王子,其實我己經是「大人」了。作者定義大人的世界是這樣的:「人們拼命將自己擠進快速火車,卻不知道他們在尋找些什麼,於是他們變得憂慮、煩燥、在原地打轉...」這幾年來,每隔一段時間我會把這本書再拿出來翻一翻。這是本簡單的書,但每次看完你總有不同感受;比如今天,不知怎的突然發現扮演大人這個角色其實蠻沈重的。你無法單純地表現自己,小孩子要不到糖吃時,也許就直接坐在地上大哭耍賴;但你只能很鎮定地微笑、假裝一切沒事。這種驕傲,讓我想起小王子的玫瑰。
就在小王子發現自己因為太在意玫瑰的無心言論和批評而變得不快樂時,他決定離開他的星球。「她天真的展示了一下身上的四根刺,然後說:『不要這樣呆呆的站著啦,這樣子讓我很受不了耶!如果你要走,就走吧』因為她不想讓小王子看到她哭泣。她是這樣一朵驕傲的花…。」
在後來的小行星旅程中,小王子遇到一些奇特的大人。第一個星球住著沒有半個人可以統治的權威國王;第二個星球住著一心等待仰慕者出現的男人;第三個星球是一個酒鬼,而他酗酒的理由是為了遺忘自己喝酒的可恥…之後,在其他星球裡,小王子遇到只關心數字的商人、重複著點燈熄燈的燈夫、寫書的地理學家…每個大人的想法都很奇怪,比如那個忙碌計算著星星數量的商人。「我都把這些星星怎麼辦?」「沒怎麼辦啊。我擁有它們。」「我將變得很有錢。」「那我就可以再買星星啊,如果有人再發現星星的話。」「那你想誰可以擁有它們呢?」「當你比別人早一點想到任何創意,你如果去申請專利,那就成了你的了。現在這些星星歸我所有,因為之前從來沒有人想過要擁有星星呀。」「我管理它們,我正重複計算它們的數量。這相當困難,不過我是一個相當關心重要事情的人。」大人是這樣子的,總關心著諸如此類的「重要」事情:考試成績、學校排名、公司規模、薪水、房子幾坪什麼地段…但有幾個人曾紮實的體會和珍視他擁有的種種?
最後小王子來到地球,一座玫瑰花園讓他很不快樂。「他的花曾告訴他,她是全宇宙僅有的一朵花。而這裡,單是這個花園裡就有五千朵玫瑰花,長得跟他的玫瑰花一模一樣。」
- Aug 13 Sun 2006 23:32
OFF學
大前研一--知名的管理學者--在本書中提出了「充實的休閒生活是維持工作活力非常重要的事」這樣的論點。如果有人認為他在唱高調,那就是偏見了。很難想像吧,騎越野摩托車竟然是他的興趣之一。多年來身體力行計劃性休閒生活的成果,讓他在高壓的工作環境裡還能擁有源源不絶的精力。「比應酬更不好的休閒方式,是漫無目標的昏睡,度過週末。假如是為了接下來某個目的做準備,而採取短暫的睡眠,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只是漫無目的地橫躺,清醒之後,依然沒有目標地看電視,那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如此,與其說是消除疲勞,不如說是累積疲勞。」對很多人來說休閒時間幾乎和補眠或看電視畫上等號,難怪每當放完假後回到工作崗位上總是精神不濟。
不僅提倡休閒的重要,大前研一先生還教人們以重新調整住宅、教育、車子的費用來創造休閒資金;那是一種對金錢分配的另類思維。比如:就教育費用而言,他認為與其花大筆錢讓孩子上私立學校,還不如多花時間跟孩子相處,這麼一來就算只是讀較經濟的公立學校,依然可以照顧好課業問題並同時培養、訓練孩子的各項能力。
大前研一推崇運動是休閒活動的最佳選擇,並且鼓勵人們選擇與年齡不相稱的項目。「運動並不是年輕人的特權,不管年紀多大,都可以挑戰身體的活動。」他並舉已故的SONY創辦者盛田昭夫先生為例:六十歲開始打網球、六十五歲挑戰滑雪運動、六十七歲開入投入潛水。嗯,聽起來的確讓人嚮往。也讓我想起好友Candy二年前開始學油畫,家裡的牆上已掛著幾幅自己的作品;同事的先生三年前開始學鋼琴,已參加過幾場成果發表會;而斷背山的作者,是在退休之後開始寫作。嘿!人生是可以這麼充滿驚喜的。
這本書和作者其他著作的調性完全不同,跳脫管理的範疇,他反而告訴你我該如何玩樂、購物、度假、運動、社交並經營與家人的關係。書的調性變了,但你透過這本書會發現大前研一探討事情的敏銳力絲毫未減。
最後,他提出選擇終身興趣的三項鐵則。鐵則一:如果超過四十歲,請擁有退休之後,可以持續的運動;鐵則二:跟各種不同年齡層的同好,一起享受興趣;鐵則三:選擇有發表機會的興趣。嗯,很值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