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和姐姐的關係有點緊張
箇中因素也算錯綜複雜
言談中朋友當然自認委曲
甚至自暴自棄的覺得乾脆大家漸行漸遠算了
就我對朋友的了解
知道內情沒有聽到的那麼簡單
畢竟曾經姐妹二人感情很好
不會只是單方面有什麼問題而讓關係生變
只是朋友還在沮喪的情緒裡
我也不便說什麼太多人生大道理
暫時建議她冷靜下來
等自己心情較為平靜之後
再決定要面對問題還是不予理會
處理事情時
我常想的是~「我到底要什麼結果」
每個人都很有個性
退讓好像很沒面子很沒原則的行為
但是情緒是一時的
如果轉個彎可以達到較理想的狀況
那麼吃一點虧身段柔軟一點又會損失什麼呢
吃不吃虧大部份是感受的問題
愈是成熟的人
就愈不會被外界的事件旁人的眼光所影響
心中自有一把尺
自在寧靜就在一念之間
事緩則圓
也只能提醒朋友
先確定自己還要不要跟這個唯一的姐姐來往
就算暫時被誤會
未來總有機會可以解釋清楚
就算一時講不清楚
做妹妹的撒個嬌道個歉
表面上好像吃虧了
但是得以維繫住姐妹之情不是應該算是更大的獲得
「山不來我就過去」
為什麼不是「我自己」來改變局勢
主動釋出善意不是委曲求全
而是大智慧的表現呀
希望朋友靜下來以後能有些許體悟
…………………………………………………………………………………………………………………………………......................................
(轉載自網路文章)
很多人聽到「改變」兩個字就會緊張得跳起來,以為「改變」等同於「失去自己」。其實不是這樣的。
「改變」可以讓自己愉快,更讓身邊的人事物也跟著順遂,即使挫折難免,也能擁有較大的能量去克服面對。
我們身處的環境,都沒有改變。但是,只要「性格」改變,人生也往往會產生戲劇性的轉變,這不是魔法,而是必然。
曾有人問巴菲特,他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巴菲特回答「性格」。那人很意外:「什麼?不是聰明或機運嗎?」
「正向的改變」非常迷人,而且,它並不困難──只要我們願意產生不一樣的想法,並積極行動,勇於跨出第一步,就能預約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命運!
其實,人生不會有說明書
有一個博士,某天買了一張DIY的椅子回家。他拿出工具,仔細看了說明書,依照上面的步驟開始組裝,卻怎麼裝也裝不好。
博士不耐煩了起來,加上又有要事得處理,就暫時把椅子扔在一旁,匆匆地出門了。
傍晚回家時,博士準備繼續與椅子「奮戰」,卻驚訝地發現,那張椅子已經被組裝好了。
「這是誰裝的?」博士問。
「是我。」他家的一位老傭人回答。
「你是怎麼辦到的?」博士感到十分不可思議,「你並不識字,要怎麼看說明書呢?」
那老傭人說:「如同您所說的,我不識字,所以我並沒有看說明書。」
「那你怎麼會知道怎麼裝呢?」博士很好奇。
「是這樣的。」傭人清了清喉嚨,回說:「由於我不識字,所以就只好多用頭腦。」
※
日常生活之中,有時,我們不也會犯下類似的毛病嗎?我們永遠以為,只有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的常識才是正確且可用的。
因此我們反覆地用一樣的方式解決問題,即使這個方式根本無效,但我們仍然不肯改變──就彷彿我們手中握著一張錯的說明書,卻仍一意孤行,覺得說明書上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
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不妨試著放下自己的成見,換個不同的角度思索,想出不同的處理方式吧。也許我們就會發現,雖然「此路不通」,但是也「條條大路通羅馬」。
個性,是真的能夠改變的,先決條件是──我們必須願意學習,而且要有恆心地學習。很少人一次就學會騎腳踏車,也很少人能夠瞬間改掉自己的缺點。
也如同學習騎腳踏車──過程中,也許我們會摔倒,甚至受傷流血。但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也會發現,自己的技巧從一開始的生疏,漸漸地變得熟練,終至游刃有餘。
「當我們看到其他人的行為,總習慣在第一時間,以自己的想法做出判斷。但我們的判斷,卻往往未必是正確的。」
有時候,旁人的行為會讓我們不以為然。我們會因此生氣,甚至因此看不起對方;但又有誰知道,對方這樣的行為,是不是有什麼不得已的苦衷呢?
這不是要我們凡是遇到「看不過去」的事,就鄉愿地替對方找理由,然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而是提醒我們──溝通的時候,委婉一點、深入一點、有同理心一點。
也許會因此發現「啊,原來事情跟我想的不一樣」,很多問題,也才能真正地獲得解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