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這個書名馬上覺得好笑
因為同時間心裡頭已經出現一頭藍大象!
這引發我把書買回家研究的好奇
二位作者都有很強的專業背景
內容有一大篇幅在解釋腦部結構
那部份是很知識性的
沒有花很多精神去細細研讀而是先大致翻過一回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書裡用很專業的理論
去印證了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語,比如:
你想的都會實現
你的現況是自己想出來的(潛意識)
一旦突破潛意識的限制,人生無限可能⋯⋯
不知是因為有二位不同領域作者
還是翻譯的問題
這本書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讀
倒是某些篇幅可以當成參考書收藏
那天想要把看似簡單的激勵標語
其實是有深厚理論基礎講清楚時
應該派得上用場
以下摘錄書中部份文字
⋯⋯⋯⋯⋯⋯⋯⋯⋯⋯⋯⋯⋯⋯⋯⋯⋯⋯⋯⋯
藥物只能治療症狀卻無法根除病因
心理學家Maja Storch:
「大腦是一座終身的建築工地
我們所經歷的一切
會成為經驗和行為的模式在大腦中『具體化』
並且是可以形塑的
這也意味著,我們的心靈和身體永遠『未完成』
而我們有機會捨棄舊有的模式
不論是在運動上感官上還是情感上
只要我們開始用和以前不同的方式
來感知來思考來行動,就有可能實現』」
做不了決定的人其實已經做出決定了
亦即他們決定不要做決定
猶豫不決就是他的人生道路
大腦始終會把內在過程放在與周遭環境的關聯中
還在母體時,胎兒就已經會接收外界的刺激
加以處理,並且當成經驗儲存起來
我們一生中所儲存的所有印象
在潛意識中壓縮成為習慣和我們看待事物的眼鏡
也就是說,這副眼鏡不是我們有意挑選的
而是由潛意識配出來的
如果在潛意識中所儲存的訊息是:
『永遠不可能學會一門外語』
那麼不管再怎麼想去學還是不會成功
如果不是堅定相信會成功,就不會成功
好消息是,我們可以跟自己的潛意識溝通
意識的能力是有限的
潛意識卻幾乎不受限制
這其中具有真正的力量
認為腦細胞不會繼續成長的迷思已經被打破了
有新東西可學的環境裡
海馬回尤其會刺激新神經細胞的形成
運動也助於新的腦細胞形成
藉由適度的耐力訓練
能使海馬回形成新細胞的速度加倍
人格的構成不僅取決於我們想些什麼
也大大取決於我們感覺到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戴維森教授認為:
每個人都有一種純屬個人的情緒風格
像一種情緒指紋一樣反映在他的大腦中
信念對於在生活中想要做的事十分重要
不管得到某件東西的機會有多大
如果相信能得到,就幾乎總能得到
一旦用盡一切辦法
若沒有成功,跟以前比起來也沒有損失
如果成功了,那麼會有很棒的感覺
接下來,成功會引來成功!
壓力下,呼吸會比較淺比較急促
在這種情況下,留心呼吸就能再平靜下來
~吸氣時專注頭頂,吐氣時專注於腹部
經驗以及生長環境的文化
會大幅影響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一旦受到批評
我們往往不認為這個批評是對事不對人
而立刻就認為我們遭到質欵
如果想在未來把事情處理得更好
應該在別人的話裡找善意
並而只專注在那上面
其餘一切聽過就算了
改變是有益的
新的視角會帶來新的想法
跳出框架思考
只要不去理會限制,把目光放遠一點
什麼都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