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影響力」這件事
不管是工作或者生活
這是一個很值得很必須鍊鍛和提昇的能力
影響力不等於職位的高低
而是反映自己被別人接受的程度
接受,認同,然後才能產生共識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情緒和感動是裝不出來的
只有先釋出善意的人
才會接收到善意的回應
只有先喜歡別人的人
才會被別人喜歡
。。。。。。。。。。。。。。。。。。。。。。。。。。。。。。。。。。
(轉載自網路文章)
很多人對溝通都抱著不太實際的期待,總覺得把自己的口才練好一點,就能夠讓對方乖乖聽你的話。但其實,真正會讓對方買單的原因,往往不是你說的有多溜,而是能不能直接訴諸於對方的情緒,讓人喜歡跟你在一起。
所謂的「好感」,無非就是一種讓人舒服的感受。它包含的是你整個人的呈現,你的聲音、表情、肢體、眼神、話語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像一面鏡子,我們給這個世界什麼樣的訊息,這世界就會回饋我們同樣的反應。哪怕只是短短的一秒鐘,你臉上不經意或習慣性,展現出來的「輕蔑」、「憤怒」、「厭惡」、「恐懼」等表情,早已盡收對方眼底,不是你多會說話,就能夠彌補的。
有些人一提到「互惠」就會覺得「討好」、「很假」、「走後門」等負面的聯想。其實,真正有效的互惠是不經意、自然而然,且要能夠是對方承受得起的,而不是一種「交換」。舉個例子來講,當一個從沒跟你打過照面的同事,突然冒出來,非要你幫他完成某個工作,你心情如何?不少人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你哪根蔥啊!」
確實,這是人之常情,因為生存需要很大的能量,所以非必要,我們不會輕意幫忙別人,除非確定對方會好好對待我們,至少別造成傷害。同理,你若希望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號召力,你一揭竿,就有人會跟隨,關鍵不是你說了多麼動聽的話,重點在於,你以前存了多少人際資本。
所以,下一次想要說服別人之前。先想想,你的出場會讓人喜歡嗎,還是造成壓力?同時回顧一下,你投資了多少心力在這段關係上,就可以預測對方會給你什麼樣的反應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