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的優雅是好幾個月前Jenny姐姐推薦的一本法國小說,
當下立刻就去買了, 但一直擱著,
總覺得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時間看它…
看書有時候和種花一樣, 得參考季節天氣心情…
這剛好給了我一個放心亂買書的藉口,
書架上總要隨時備貨, 等待時機成熟一氣呵成…
儘管早就被預告了悲傷的結局,
還沒開始看書之前並沒有那麼在意,
沒想到小說最後的急轉直下,
讓身在異國星巴克裡的我一直飆淚…
怎麼作者非要選擇用這樣的方式讓讀者刻骨銘心呀…
剛翻開這本書的時候, 老實說覺得有點膩,
哲學教授寫的書果然舖陳著許多又隱晦又刻意的哲思,
一老一小二位女性主角對日本文化近乎沈醉的崇拜,
對自己身處的社會(法國巴黎)反而充滿不屑和批判,
荷妮一再反覆的強調、聲明自己又老又窮又醜…
以上種種質疑和不認同竟然沒有澆熄我繼續看下去的興趣…
這應該就是作者厲害的地方,
畢竟這個故事以及書寫手法真的很特別,
隨著故事發展, 帶出更多的人物和時間空間,
文字的表情也愈來愈讓人著迷…
荷妮, 巴黎一間豪宅裡工作了27年的門房,
成長過程的陰影讓她和有錢人保持著刻意的距離,
寧可讓人們誤以為她只是一個粗鄙淺薄的可悲門房,
也不願旁人知道她在文學音樂繪畫甚至是哲學思想的品味和深度…
芭洛瑪, 這間豪宅其中一戶有錢人家的12歲少女,
因為對爸爸媽媽姐姐的不滿以及對整個社會氣氛的無力感,
她決定在13歲生日那天自殺並且燒掉自家的房子…
失去了房子和女兒, 他們也許會想起死去的非洲難民, 不是嗎?
小津格郎, 一個退休的有錢的日本人,
一搬進豪宅就是鄰居們關注的焦點,
而他也是荷妮和芭洛瑪日本崇拜的實現,
有錢就算了, 又兼具格調高雅態度謙和等等優點,
光是這些型塑就讓人忘了他的年紀直接請他坐上第一男主角的寶座…
一輩子在陰暗角落來去的荷妮,
終於在守寡15年, 已經54歲的時候,
和慧眼識英雄, 一眼看穿她的不凡的小津相遇…
這原本該是場黃昏版麻雀變鳯凰的…
故事的結局很諷刺,
彷彿即將重生的荷妮因為救人而死亡,
本來計劃自殺的芭洛瑪卻決定好好活著,
為了荷妮, 在「永不」中追求「永遠」…
如果要用一個數字來詮釋這個故事,
那絶對就是「0」了,
0...!一個特殊的數字, 既是結束, 也是開始…
這本書除了故事性的強烈,
文字的運用也讓人讚嘆不己,
我從小就對「字」很著迷,
書看多了以後其實沒那麼容易被滿足,
但這種日記式的自我解剖自我對話我超喜歡的,
(言之有物, 真誠直白, 於我心有焉焉..)
雖然最後的安排讓我有點小小的對作者生氣一下,
但還是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寫作功力…
尤其是描寫荷妮死前的剎那(我的茶花),
她在心裡和自己的摯愛一一告別…
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遺憾哪…
可以讓讀者如此入戲的作品…值得一串熱烈的掌聲…
………………………………………………………………………………………………………………….
以下摘錄部分我喜歡的文字…
睿智會使成功的滋味變得苦澀, 而平庸會繼續讓人抱持希望…
…踏著工業鉅子的急促腳步離開…
…整個人散發出友善的氣息…
…說話時還真像一隻站在穀堆前面的母雞…
…亞洲人的文雅和神秘的平靜感…
當班上的第一名學生不高興時, 這對老師的身體來說不是件好事,
特別還是身體很肥的老師,
因此今天同學們只進一次場, 既看了驚悚電影, 又看馬戲團表演,
每個人都在等待決鬥的結果, 心中還渴望著這場決鬥最好是血腥無比…
只要合唱團一開始唱歌, 生命的一切過程都被歌聲淹沒,
突然間, 我們有一種互相友好, 團結一致, 甚至是相親相愛的感覺,
彼此之間的心心相印淡化了日常生活的醜陋…
儘管我腳能踩在這個地方, 但這地方是不屬於我的世界…
藝術替我們做了些什麼呢, 它讓我們的情感擁有外形, 讓情感可以被看見…
那笑容看起來很熱情, 很幸福, 讓人覺得非常温馨…
我們為什麼要在虛無縹緲的空靈本質中去尋找永恆呢,
這塊小小的白色生魚片就是可以觸摸得到的一小塊永恆…
和那個人在一起, 我覺得我有份量…
智者的傷感就是如此, 隱藏起傷感, 只是給人很疲倦的感覺…
有很多的絶望, 但是也有美的時刻, 在這美的時刻, 時間和以前不一樣了,
就好像是音符在時間中打開了一個括號,
像是延長線, 是在此地的外面, 在永不裡的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