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4/8-4/14
4/8 P01-P56
4/9 P57-P67
4/10 P68-P102
4/20 P103-完成
本書作者是位日本籍醫師…
19歲之後就沒再生病過…
行醫45年沒有開過死亡證明…
好,來聽看看他如何幫助人們保持健康…
對胃腸影響最大的,就是飲食和生活習慣
生活中不要消耗「奇妙酵素」
奇妙酵素=身體依需要形成特定酵素之前,
可變成任何酵素的「原型酵素」
人類身體所有部位都有關聯,如:一顆蛀牙可能影響全身…
(牙不好,胃不好,然後….)
單純治療是無法使病患健康的
改善日常生活習慣比手術或投藥更為重要
平均壽命並不能反映人的「健康狀態」
日本人胃癌發生率為美國人的10倍
可能原因之一:日本人胃不舒服會立刻服胃藥
美國人則很少使用胃藥,而經常服用消化酵素的補充劑
越快出現效果的藥,毒性愈強
酵素:生物細胞內製造出來的蛋白質觸媒的總稱
簡單的說,就是能使生物進行生存所需之所有行為之物質
胃相腸相佳的人,共通點是大量攝取富含酵素的新鮮食物
藥無法根本治療疾病
藥物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疼痛、出血等必須立即解決的症狀
造成胃潰瘍引起的原因各式各樣
包括飲食的質量時間壓力等
若不排除這些原因,不論吃多少藥都沒有效果
就算以藥物暫時控制病情
看起來好像已治癒,未來還是會復發
要根本治療疾病,必須靠時間累積
為了避免復發,規律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是重要的
飲用過多年奶反而容易骨質疏鬆
優酪乳神話有待商榷
1996年,日本厚生省將癌症肝病糖尿病高血壓…
過去被稱為成人病的疾病,改稱為「生活習慣病」
如果從年輕就習慣抽菸喝酒,以肉食為主很少吃蔬果
並大量攝取牛奶優酪乳奶油等乳製品
到了六十歲左右,一定會出現生活習慣病
日常生活累積的毒素,如同附著在細胞上的定時炸彈
這無數的炸彈,那一個會先爆炸
依每個人的遺傳基因、生活習慣等而有所不同
多吃新鮮富含酵素的食物
不論蔬菜水果肉類或魚類,越新鮮酵素含量愈多
吃生鏽的食物,身體也會生鏽
新鮮食物有益健康,除了富含酵素外,未氧化也是主要原因
氧化:如炸食物的油逐漸變黑、削皮蔬果變褐色…
氧化後食物進入體內,就會產生自由基
已知自由基會破壞細胞內基因,成為致癌因素等
魚類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最為穩定
食用保持天然型態並含有脂肪的食物
同樣可充分獲得人類必要的油脂,例如:堅果
植物性蛋白質也含有許多必須胺基酸
如:穀物、雜糧、豆類、蔬菜、磨茹、水果、海藻…
大豆自古以來就有「田裡的肉」之稱
與動物性蛋白質相比並不遜色
白米已除去最重要的營養素,等同於沒有生命能量的食物
會發芽的糙米,才是活的食物
充分咀嚼和吃八分飽有益健康,好處就是防止酵素消耗
飲食可以帶來喜悅,勉強吃不好吃的東西是不會健康的
子女容易出現與父母相同的疾病,並非接受上一代致病基因
而是承襲導致疾病的生活習慣
人類體質由二個要素決定:一是遺傳基因,一是生活習慣
基因是與生俱來,但習慣可以靠「努力和意志力」改變
夜裡難忍飢餓時,可吃少量新鮮而富含酵素的水果
平常水果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要在飯前吃
每天深呼吸數十次,即可充分獲得足夠的氧
不論什麼人,都有無限的潛力,這種潛力一旦啓發
體內的酵素就會活化,產生的能量可將人從絕望中解救出來
要變得健康,愛別人心絕對不可少
健康=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飲水、睡眠、生活習慣、動機
開始好的習慣永遠不嫌晚
好習慣不間斷的持續,不論多麼小的習慣,都能產生極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