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舊金山的街道...上上下下的起伏很大...形成特殊的街景...




 


藝術宮(the palace of fine arts)入口雄偉的石柱...



 




 




 


走進裡面...差點嚇到...


小時候讀的童話書不就是這樣子嗎...


天鵝...水鴨...和不知名的水鳥...在湖面上閒晃...


人間仙境...




 






 




 




 


這位仁兄...直接在草地上日光浴...


完全不管路人的眼光...




 


湖邊的房子...每天在屋裡就可以看到一片湖光山色...


這種幸福...無價....




 


藝術宮(Palace of Fine Arts)是為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所建,只是為了讓與會的各國人士感覺壯觀美麗而讚嘆不已,並沒有其他用途。但藝術宮卻是這次萬國博覽會後,非常少數被保留下來的建 築物之一。

這棟新古典風格的藝術宮,是知名建築師伯納德梅貝克的設計,這座具有地標性意義的結構體,中心是一座立於造景潟湖邊的圓頂建築,側面則環繞一排雕琢精細的科技新式露天廊柱。

此建築的圓頂是由一道古典雕飾的額枋和一座八角形拱廊所支撐。主要建築是一個圓頂的大廳,配上拱門和石柱,旁邊的大石廊,由柱子組成,每個柱子上都站著流淚中的女人(weeping ladies),原來計畫由藤蔓覆蓋這些女體,而藤蔓則由她們的眼淚供給水份,但由於經費不足,最後在廊柱頂端的容器中並無種植任何綠色 植物,整個宮殿周圍也沒有如預期的由紅木(Redwood Trees)圍繞以增添羅曼蒂克的氣氛。

由於藝術宮原只打算使用到1915年博覽會結束,所以當初建材都是廉價的木材和灰泥,當博覽會結束後,就只有藝術宮免於拆除。藝術宮最初是由舊金山藝術協會所保養,該協會募集了額外的資金來保護藝術宮。後來經歷過一二次世界大戰,曾經被拿來用作軍用倉庫,也曾被當作網球場。經過多年的侵蝕及不當使用,藝術宮慢慢的荒蕪凋敗,最後市政府只好圍起鐵絲網並公告藝術宮為危險建築。


 


到了1950 年代後期,一群由交響樂家帶領下的市民,開始了營救藝術宮的活動,讓藝術宮免於被拆除的命運,並且重建藝術宮。1964年重建計畫開始進行,建築工人小心翼翼的一塊塊拆卸並重新塑造藝術宮的雕塑,原建築完全用水泥重新建造。1967 9 月重建完工,一個簡化梅貝克原先設計的藝術宮重新展現在世人眼前,到了1975 1 月,原先設計的石柱重建完成。



精雕細琢的羅馬式的圓頂配上玫瑰紅的石柱,樓頂有一幅精細的浮雕,圓頂亭後是一列列的石柱長廊,不時有遊人引吭高歌,令人彷如置身古 羅馬時代。

時至今日,藝術宮已成為遊客流連之處,水塘中的天鵝和水鴨與藝術宮的水中倒影相映成趣。假日遊客不斷,成為舊金山人最佳休閒去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eamer2013 的頭像
    dreamer2013

    dreamer的生活筆記

    dreamer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