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在盧彥勳打入温布頓前八強那一天,


不管會不會打網球, 看不看得懂球賽規則的人,


幾乎都在關心下一場的戰況,


畢竟十幾年來亞洲人最佳成績的光環,


讓人親土也親的我們也沾了光, 感受到那股喜氣


雖然連日征戰體力透支無法繼續推進更好的成績,


但盧彥勳這三個字已經成為台灣之光的另一個代言人了


 


隨著知名度大增,


一路走來的辛苦和經費短絀被批露了出來,


其實沒有什麼事是因為幸運或者理所當然,


可以站上國際舞台的人, 背後曾經過多少汗水淚水交織而成的歲月


箇中艱難和酸楚, 想必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的


今天在新聞裡看到盧彥勳14歲出國受訓時,


不會說英文而無法點餐, 打電話回台向媽媽哭訴的小故事.


這個經歷讓他決定學好英文,


也因此目前在英國比賽的他, 才能以流利的英文和記者侃侃而談


 


看完這個故事當下心裡充滿著感動,


正面思考的人會把挫折當做前進的動力,


少年時期的盧彥勳就擁有這樣的個性特質,


難怪能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成為國際網壇的風雲人物


台灣之光這個名號真是實至名歸啊


 


…………………………………………………………………………………………………………………………..


 


(網路新聞)


 


1口飯刺激 盧彥勳英語超輪轉


2010.7.1


 


十四歲時的盧彥勳,曾在國外痛哭的打電話給盧媽媽:「媽媽,我連『飯』都不會講,人家都在吃飯了,我也看不懂菜單,吃不到飯」曾經在國外連「rice」都不會說的小子,現在透過溫布頓賽後直播的訪問,以流利的英語侃侃而談,他成了全球網壇、媒體都在談的竄紅球員。


談到這段往事,盧彥勳的哥哥盧威儒又是一陣不捨的酸楚。


盧彥勳在國中二年級時獲得亞洲網總推薦,入選少數國際潛力青少年球員才能進入的國際網總ITF青少年隊,成員可得到打法網、溫布頓等幾項歐洲賽事免費並有教練指導的待遇,為期兩個月。


而盧彥勳正是那少數中的少數。只不過國際網總沒派專人來台帶盧彥勳,而是寄一張台北飛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機票給他。盧威儒回憶:「當時全家都好擔心,媽媽在彥勳上飛機前,還請求同機僅有的另一位台灣人與一位空姐幫忙照顧。」


英語不靈光的盧彥勳,抵阿姆斯特丹機場後,找不到機場大廳出口,他在航廈裡繞了兩個小時,「你怎麼還在這裡?」盧彥勳運氣不錯,又碰上那位同機的台灣先生,才得以找到前來接機並且在外等候許久的ITF教練。


因為言語不通,盧媽媽掙錢買的翻譯機有時派不上用場,有時教練只好用畫的來與盧彥勳溝通。有時,隊員已經點好菜也用餐了,而盧彥勳看不懂菜單,只能眼巴巴的餓著。他隱忍許久,終於潰堤向媽媽訴苦。


正因那兩個月的挫折與磨練,盧彥勳發奮勤學英文,加上在國外征戰的歷練,他的英語練就得一級棒,這就是眼裡閃著輝耀,以英語自若談心情的溫布頓火紅球員盧彥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eamer2013 的頭像
    dreamer2013

    dreamer的生活筆記

    dreamer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