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整理了一些行銷人員可以運用的點子,


大部分的內容都不是新鮮技巧,


但透過收集彙整, 倒是可以拿來當做工具書參考


隨手翻開一個段落, 多少能觸動些許靈感


銷售行為的標的看似是物品或者勞務,


然而促成的因素, 可能僅僅只是一種微妙的感覺或感受


如何在輕鬆自然的情境下成交也算一種藝術


比較奇怪的是, 明明標榜一本行銷人必備的書,


卻又在每章最後加上「如何拒絶」的提醒,


讓人有點欵惑它的定位


影響力是一種相對的社交能力,


包括政治人物甚至學校老師都希望他的話語他的理念能被植入,


並進而影響那些想要影響的選民或者學生


不只是會不會講話的問題而己, 洞悉人性才是王道


 


「掌握人性」聽起來好像有點偉大有點困難有點權謀,


其實單純的「將心比心」就可以解釋很多原則了


 


……………………………………………………………………………………………………………………….


(重點整理)


 


在要求別人幫忙時, 要是能給一個理由, 成功的機率更大


 


知恩豈能不報=>互惠原理~最有效的影響力之一


如果有人幫了我們的忙, 我們也要回幫他們


致贈免費樣品這種行銷技巧歷史悠久, 也很管用,


表面上只是為了讓消費者知道他們的商品,


卻把收取禮物這自然具備的虧欠感釋放出來


 


互惠式的讓步:


倘若有人對我們讓了步, 我們便覺得有義務也退讓一步


這樣的行銷模式常用在推薦商品的順序


先提出一個較大金額的提案(豪華版)…


當對方猶豫時, 再視情況改推金額較小的提案情(標準版)…


通常標準版才是銷售的真正目標


 


先大後小=>對比原則的運用


通常客戶成交一個大金額的商品, 繼續推薦相對金額小的配件成功率很高


比如買下一套3萬元的西裝, 再建議添購3000元的袖釦


 


小訂單的威力


小訂單也許利潤微薄得不足以彌補打電話或來回拜訪的成本,


但他已不再是潛在客戶而是成了真正的客戶


願意成交小訂單的客戶未來很有機會成為大客戶


 


周圍的人認為我們是什麼樣,


對我們的自我認知起著十分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曾有這麼一個研究


一群家庭主婦聽說有人覺得她們樂善好施,


不久後有人來找她們捐款, 結果她們在掏腰包時果然比以往大方許多


 


個人承諾建立起一套自圓其說的機制, 為最初的承諾找到新的理由


(某些忠誠客戶並不因業務員後來的表現不佳而離去


他們會為當初選擇那項交易而找到合理解釋…)


 


大多數人總是很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歡的人所提出的要求


(讓客戶喜歡你…)


 


人們喜歡你的理由


外表魅力


相似性


讚美


接觸與合作


條件反射和關聯:把產品和我們喜歡的東西聯繫在一起


(:發行王建民認同卡…)


 


失去某事物的失落感強過於得到該事物的渴望


(損失多少錢比省下多少錢的訴求有威力…)


 


每當有東西獲取起來比過去難, 我們擁有它的自由受了限制,


我們就愈想得到它


(稀有性原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eamer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