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看過「數學公式的由來」這本書後,才見識到數學世界的豐富。有人為了「集合論」精神分裂(康托爾, 俄國);也有人以1000英鎊的遺產立下了幾百萬英鎊的財產分配遺囑(富蘭克林, 美國)古代中國的曆法書中關於根據竿的不同影長來確定季節和時令的記載,實際上已經構成了一份餘切值表;就連曹沖秤象也和數學原理有關(化繁為簡的RMI法『關係-映射-反演』)。本來只是好奇地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沒想到卻一口氣讀完根本停不下來。


        原來數學不只是「數學」!除了在軍事、天文、科學的大量運用之外,在生活上的使用更是不勝枚舉。dreamer以前在銀行工作多年,現在才知道看似簡單的定期儲蓄存款的利息,如果沒有e的發現,恐怕就要花費大量時間逐日地計算複利了。


        概率論應該是最親民的數學理論。概率論的第一本著作是「論賭博中的計算」(惠更斯, 荷蘭);雖然它曾幫助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降低因遭襲而被擊沈的機率,但是直至今日最被普遍運用的還是在賭博這個領域。不相信的話,去公園的大樹下問問三五個聊天的阿伯下一期樂透的建議號碼,他們肯定就有一篇洋洋灑灑的機率論了呢。


        數學是極為嚴謹的理論,在完整、嚴密的定論之前,也曾有某些模糊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數學的發展歷史上,也出現了三次危機:第一次是西元前580年,是由無理數發現所引起的;第二次數學危機發生在17世紀,這次危機是由微積分的誔生所引起的;第三次數學危機發生在19世紀末,英國數學家羅素在1902年提出了最著名的悖論。


        什麼是悖論呢?歐布利德是古希臘的哲學家,他爭辯說,一個人絕不可能有一堆沙。他的推理如下:一粒沙自然構不成一堆沙,如果在一粒沙上再加上一粒沙,它們也構不成一堆沙,如果在不是一堆沙上加上一粒沙,仍然構不成一堆沙,因此你永遠不會有一堆沙。這就是著名的歐布利德悖論。此外歐布利德以下面的悖論而享譽學界:「我所說的話都是假的。」(dreamerOS:頭有點暈耶!


        最後是隨堂測論時間:


        簡易題一:池塘裡睡蓮的面積每天長大一倍,若經過19天就可長滿整個池塘,問需多少天這些睡蓮能長滿半個池塘???


        簡易題二:如果1=52=253=1254=6255=


        進階題:一個老師宣布說,在下個星期的五天內(星期一至星期五)某一天將進行一場考試,但他又告訴班上同學:「你們無法知道是那一天,只有到了考試那天的早上8點鐘才通知你們下午一點鐘考試。」請問:這場考試將在星期幾進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eamer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